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News  > 行业资讯indust
世界地球日——绿见未来的建筑
来源:莱实集团 时间:2017-04-22 浏览:1918

当天空灰了,

空气浊了,

水变黑了,

我们发现,绿色是如此重要;

今天是第48个世界地球日,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倡导绿色简约生活,

 我们需要做的,更多。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日渐提升,各种保护环境的活动日益增多,大家开始在衣食行三个方面选择起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不穿动物皮质衣服、拒食珍惜动物、选择低碳健康的共享单车出行……

    但是在居住方面呢?似乎人们对绿色住宅的意识尚浅。当前,绿色建筑从规模、数量和运行质量上,都与人民群众对住宅品质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以2015年为例,当年获得绿色建筑标识评价的项目总面积占城镇竣工项目总面积(包括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比例不足5%,获得运行标识的绿色建筑总面积占绿色建筑总面积的比例约5%。所以,与庞大的建筑体量相比,真正能称为“绿色建筑”的建筑可谓少之又少。

    从去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标准和质量。

    到今年的两会中,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提出:要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更在报告中罕见地直接提出“推进建筑业改革发展”。且今年住建部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目标: 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比重超过50%,绿色建材应用比重超过40%。

    由此可见,我国对于推行绿色建筑的坚定决心和迫切需求,相信在未来几年,我国钢结构建筑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并逐渐成为建筑产业的主体。

    作为绿色建筑的主要代表,钢结构建筑素有“全生命周期建筑”之称。国内首家钢结构上市公司杭萧钢构多年来大力推行钢结构建筑,打造绿色住宅,让建筑与环境相得益彰。

    钢结构住宅缩短了工期,大幅降低住宅成本,配合装配化的施工方式,让钢结构建筑的承重结构、钢筋承板、内外墙板全部在工厂生产,彻底告别施工现场手工砌筑的模式,为未来钢结构这种绿色建筑在商用住宅产业内的大规模复制、推广提供可行性。

    先进的专利技术搭配工业化的建筑模式让建筑在施工期间,没有大面积湿地作业,工地上不见混凝土搅拌机,不见飞沙走石,可减少40%左右的沙石、水泥的使用,从而降低沙石开采和建筑垃圾排放;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比传统混凝土要低35%以上;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减少建筑工地粉尘污染,实现低碳营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非常小。

    在建筑物拆除工作中,建筑垃圾也成为了环境污染的主要元凶之一,针对目前仍占比例较大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各地大多采用传统的填埋办法来处理建筑垃圾,不仅耗费了不少土地征收费用以及垃圾清运的经费,而且在清运以及堆放中不可避免的造成粉尘、灰沙飞扬等问题,严重污染了周围的环境。钢结构建筑从建造到拆除,从拆除到回收,从回收到再加工,从再加工到再建造,钢材完全可以实现低损耗循环利用,利用率达90%以上。

    并且,可以通过将尾矿砂等工业废料进行处理,作为原料进行浇灌,将原本该填埋的“建筑垃圾”变成建筑原材料,实现了工业化建筑的“变废为宝”,应用此技术打造的建筑在100%不含石棉、甲醛、苯及其他有害物质的同时,兼具高强度、大幅面、轻质、防火防潮、绿色环保、高效节能等优良性能,是国家大力发展与推荐应用的新型建材产品。

    如果说有一种新型的建筑体系有可能打通房地产业、建筑业、冶金业、机械装备制造业、新型建材业、防灾减灾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绿色建筑产业、国家战略资源储备之间的行业界线,集合成为一个新的推进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那这一定是业内人士普遍看好的钢结构建筑体系。

适逢我国绿色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正在提速阶段,生态环保、质量卓越、实惠舒适的钢结构建筑正成为未来建筑的主旋律,人们也将享受到更加舒适、安全、健康的居住环境。